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
學生參與違法「佔中」,除了危害人身安全,亦可能會被拘控及留有案底,對日後升學、就業乃至移民有非常嚴重的後果,毀掉青少年學生前途。社會、學校、家長和傳媒,都要警惕「佔中」毀掉青少年學生前途,青少年亦應加強思考,拒絕被誘導和欺騙而參與「佔中」。
愛港團體「幫港出聲」日前向全港五百多家中學發出信件,提醒校方要關注學生參與「佔中」的問題,指出如有教師鼓吹、慫恿學生「佔中」而學生被捕或受傷的話,家長可以索賠,教師和校方都要負上法律責任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呼籲學校和家長,切勿參與或安排學生參與一些違法的「佔領中環」行動。
「佔中」毀青少年學生前途
「佔中」發起人及一些反對派人士反覆鼓吹所謂公民抗命論,以誤導青年學生參與「佔中」。行政長官梁振英指出,根據主辦方計劃的「佔領中環」行動,「佔中」一旦發生,是不可能和平的,無論是主辦方自己組織的「佔中」行動,或其他人士利用或騎劫這個概念的行動,都不可能不犯法,不可能和平。警務處處長曾偉雄表示,無論教師或學生都不應用違法手段表達訴求,如有人破壞公眾秩序或危害公眾安全,警方會一視同仁,果斷處理。
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指出,無論「佔領中環」的發起者怎麼花言巧語,怎麼包裝粉飾,違法就是違法,這個性質是改變不了的。張曉明特別強調,香港是法治社會,若容許部分人為政治訴求不惜挑戰法律底線,將是一個禍,更是後患無窮,特別擔心是害了年輕人。這值得社會各界尤其是教育界正視。社會、學校、家長和傳媒,都要警惕「佔中」毀壞青少年學生前途,青少年亦應加強思考,拒絕被誘導和欺騙而參與「佔中」。
「佔中」行動不可能不違法,即使是「佔中」發起人亦曾公開承認。多項民調更顯示,社會主流民意反對「佔中」,說明「佔中」在廣大市民中沒有市場。於是「佔中」搞手打起了青年學生的主意,加上教協在多間學校內策動教師開門揖盜,讓「佔中」魔掌伸進校園,目的就是要讓青年學生成為「佔中」的先頭部隊,這是公然將青年推向危險的處境。
「佔中」發起人把「佔中」的刑事後果輕輕帶過,說「只要跟足指示來做......最多不過是罰款,一餐飯就沒有啦」,這顯然是要讓年輕人以為「佔中」後果輕微。但大家必須看到,參與「佔中」學生的前途卻可能因此斷送。近年大規模的社會運動,如反高鐵、反國民教育等,80後、90後年輕人是主力。社會現在更擔心一旦有青年學生參與「佔中」而違法並留有案底,將影響一生。學生參與違法「佔中」,除了危害人身安全,亦可能會被拘控及留有案底,對日後升學、就業乃至移民有非常嚴重的後果,毀掉青少年學生前途。根據《罪犯自新條例》,留有案底將被限制從事下列職業:大律師、律師、會計師、政府公職、保險代理人、銀行董事、銀行行政總裁、《保險業條例》和《銀行業條例》訂明的職位等。留有案底還會對個人生活產生重大負面影響,如申請獲批或繼續持有牌照、許可證、豁免證、獲得註冊或續予註冊,辦理保險業務,參與強制性公積金計劃,受委為寄養父母等,都會受到影響。
教育界不要讓違法歪風荼毒校園
學校是「傳道授業解惑」的地方,要傳的當然是正道、要授的是正業、要解的是正知。學校老師首要應該遵守法紀,他們的行為亦須符合教師專業操守的要求。如果因為參與違法活動而被定罪的話,他們必須承擔法律上的責任,以及相關專業及職業前途的後果,絕無例外。因此所有教師絕不能以一己的政治見解,去誤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學生。教育局應盡快整理對教師的指引,發放給學校,並與學界商討如何應對,不要讓學生參與「佔中」毀了一生前途。
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呼籲:「懇請各辦學團體、校董會、校長、教師及家長,我們大家同心同德,不要讓我們的同學、他們的子女參與或被教唆參與違法的『佔領中環』行動,以免危及人身安全及觸犯法紀。」當局的這番呼籲,提醒社會各界都有責任保護下一代,教育界更應嚴守壁壘,不要被違法歪風荼毒校園,更不可安排學生參與違法「佔中」。學生心智未成熟,易受誤導參與「佔中」。辦學團體、校董會、教師和家長都要以自身和學生的安全和利益為依歸,有責任阻止學生參與違法的「佔中」行動。
社會各界聯手反「佔中」
反對派在「佔中」行動中所借助的政治力量與過往不同,不是借助政治大佬籠絡各反對派力量,而是鼓動誘騙青年群體,如教協負責鼓動中小學生,學聯負責鼓動大專生,以及大專院校的一些激進學生組織,還包括社會上的一些青年群體等等。反對派為了自身的政治私利,不顧及社會道德和政治影響,鼓動青年人參與街頭政治,用心險惡。
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「佔中」搞手和一些反對派人士有叫自己的子女參與「佔中」行動嗎?不讓自己的子女參與「佔中」,卻鼓動別人的子女去當炮灰,這是極其自私和卑劣的做法。魯迅在《狂人日記》裡,曾經發出「救救孩子」的吶喊。今天,面對「佔中」貽害青少年,我們還要繼續吶喊「救救孩子」!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,「救救孩子」也就是救救香港!社會各界都要清楚認識「佔中」危害,為了孩子,為了香港,聯手反對違法「佔中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