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文匯報訊(記者 鄭治祖)香港反對派聲言會否決不符所謂「國際標準」的普選方案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昨日表示,倘實現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,標誌香港回歸祖國20年,就完成了西方國家一兩百年才能完成的民主進程,是歷史性、跨越式的進步。他特別提到,反對派在2005年綑綁否決政改方案,如果今次他們再以一己之私,重操舊法,香港可能繼續面臨更長時間的政治爭拗,發展機遇不能再來,也使廣大市民期盼的普選權利未能成為現實,令人遺憾。
李飛副秘書長昨日在記者會上,被問到人大今次決定中,有哪些方面照顧到了香港的關切;如果可以順利實現2017年特首普選,對香港有什麼意義;一旦政改方案未能在立法會通過,對香港有何影響。
他回答道,如果香港2017年順利實現特首普選,意義非常大,意味着全香港500多萬選民都能在特首選舉中投下自己莊嚴的一票,直接行使選舉香港特區最高行政首長的權利,「它將標誌着香港在回歸20年的時間裡,就完成了西方國家一兩百年才完成的民主進程,是香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歷史變革,也是香港同胞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,是歷史性、跨越式的進步。」
實現雙普選 港民主新里程
他續說,按照人大決定,實現了特首普選以後,立法會可以相繼跟進,實行全部議員普選產生,因此,特首普選同時可以為立法會實現普選創造條件,「應當說,香港至今從未有過如此接近廣大市民期待的行政長官普選,開啟了香港民主發展的新里程。」
李飛副秘書長強調,對於被政治爭議困擾的香港社會來說,在2017年實現特首普選,還意味着社會各界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發展問題上,去思考如何給年輕一代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,如何促進香港繼續保持領先發展的優勢。李飛強調,集中精力發展經濟,改善民生,不斷提高人民生活素質,這些就是香港社會最大的關切。
因此,人大今次作出決定,對特首普選辦法的核心問題做出規定,就是着眼於解決普選這個困擾香港社會多年的重大難題,保持香港政局穩定,從而為香港社會未來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。
被問及政改一旦被香港立法會否決的影響,李飛副秘書長指出,修改特首產生辦法達至普選,要遵循「五步曲」的法定程序,今次人大決定只是走出了當中的第二步,香港到底能不能在2017年落實普選,取決於後三步能不能走得順暢,而其中關鍵是特區政府提出的普選法案,能不能在立法會獲得通過。
他強調,如果普選法案在立法會無法獲得三分之二多數支持,就只能原地踏步,雖然在法律上不會存在真空,特首選舉繼續實行現行的選舉辦法,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,廣大市民期盼的普選權利未能成為現實。
李飛副秘書長說,香港不少人已經對政改能否通過表示擔憂。他特別提到在2005年,反對派議員曾經集體綑綁否決獲香港廣泛民意支持的2007/2008年兩個產生辦法的修改法案,使香港喪失了一次循序漸進發展民主的機會。
憂港續政治爭拗 損營商環境
他直言,在2017年特首普選問題上,如果這些人再以一己之私,重操舊法,綑綁否決法案,香港錯失的將不僅是一次民主發展的機會,更重要的是,香港可能繼續面臨更長時間的政治爭拗,牽扯特區政府處理經濟、民生問題的精力,更不用說社會部分人挑起違法激進活動,可能對香港良好營商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了,「如果有人說,2017年不實現普選,2022年還可以重新來過,那麽我想說的是,香港可能因此而錯失的發展機遇是不可能重新來過的。」
李飛副秘書長表示,衷心地希望香港社會部分人放下成見及個人利益,拿出政治勇氣和智慧,以國家和香港的整體利益為念,以最廣大的香港居民的根本利益為念,以正確實施「一國兩制」方針政策和基本法為念,本着對歷史負責、對香港市民負責的態度,與中央和特區政府一起,推動2017年特首普選順利實現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