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大圖片
■美國聯儲局處理金融海嘯的任務,隨着量化寬鬆完成,退市完成,下一輪工作,必然是加息。換言之,加息是遲早的事,而不是本質上加與不加的事。 資料圖片
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
踏入6月份,環球市場如突吹起怪風。說是怪,其實也不可算是怪;說是不怪,卻也奇怪得很。不必賣關子,剛才要講的,就是全球各地債市的拋售潮。
加息只是遲早事已確認
可能大家會問,拋售又有何怪?不怪,其實不怪,尤其過去幾年,人所共知,美國聯儲局處理金融海嘯的任務,隨着量化寬鬆完成,退市完成,下一輪工作,必然是加息,而有關加息的時間表,幾年以來,眾說紛紜,但總的來說,只是具體細節的不同,方向沒有人不認同。換言之,加息是遲早的事,而不是本質上加與不加的事。
說是怪,卻不無一定怪異之處。蓋上述問題,討論經年,人人都有相當充分的預期,但過去幾年,不只一次,價券應拋不拋的,債息應升不升的,都見慣了,習以為常。可不是嗎?2013年中,時任聯儲局主席的伯南克,跟大家預告退市在年底可能進行云云,旋即有一輪債市急跌,一眾類近的投資工具,都不免遭殃。可是,及至2014年首,真的開始啟動退市機制,卻又一切如常,債市甚至反彈。顯然,投資者的行動已走先於真正退市。換言之,重點是預期,而未必是細節的真正落實時間。
如此一來,近日可又怪得很了。關於美國聯儲局的加息預期,突然間,又再掀起風雲。外界不是說好了,沒有6月份的加息嗎?可就在5月末至6月初,債息急升。
而近日所見,美聯儲相繼有官員發言,尤其費希爾的言論,最是可圈可點。他的說法,無異於為大家的預期,作出了技術上的修正。
根據他的說法,大家可能會錯意了,誤以為加息便一定得像以往般,一次又一次的接着加上去,次次都是同一步伐。可是,這未必就是局方的打算,真的要啟動加息,大可以先加一次,然後等上好幾次會期,都按兵不動,然後再加,亦可。
此外,對於通脹數據,誠然,局方是重視的,但依其所言,也不盡然要達到某個外界認為的水平,仍然可以先行啟動加息。
換言之,從兩個重要的細節上,局方主要官員的觀點,跟市場上,外界一般理解,以至媒體一直的報道分析,截然不同。應該相信哪一個?答案應是很清楚的。
全球拋售債券為買保險
大家不用猜,就看看市場本身,真金白銀的決定吧。過去幾周,不約而同,全球出現債券拋售,債息急升的現象,說明了的是,儘管不少分析員把今年的債息預測下調,但投資者卻不這樣想,有理無理,即使怎說也好,總得買個保險和安心。在6月這一刻,寧願少賺最後一分錢,總不成白白的把已經賺進口袋的,都無端交回去。
由此看來,傳統智慧中,不要與央行對着幹,始終是大家信奉的。■題為編者所擬。本版文章,為作者之個人意見,不代表本報立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