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索: 帳戶 密碼
文匯網首頁 | 檢索 | 加入最愛 | 本報PDF版 | 繁體 | 簡體 
首頁 | 要聞 | 香港 | 內地 | 台灣 | 國際 | 評論 | 財經 | 地產 | 投資理財 | 教育 | 副刊 | 娛樂 | 體育
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
 您的位置: 文匯首頁 >> 財富論 >> 正文
【打印】 【投稿】 【推薦】 【關閉】

熱點透視:印度GDP的海市蜃樓


路透熱點透視專欄作家 Andy Mukherjee

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(GDP)成長率如今有三分之一是建立在統計學上的海市蜃樓上。除非企業和消費者近幾年的行為模式大幅改觀,否則的話,經濟更有可能是擴張5%,而不是當局所宣稱的7.5%。

印度GDP計算方式最近有所調整,從而有了這麼一個(7.5%)幻影。理論上,印度GDP如今更貼近國際標準。但實際上,卻是變得完全不可信賴。若是仰賴這個預估值,印度的貨幣政策可能會輕易誤入歧途。

有必要對減息做出解釋

本周,在印度央行將指標利率下調25個基點後,投資人大舉出脫印度資產。印度央行總裁拉詹覺得有必要對降息做出解釋,因為該國統計局甫於降息前五天才對外宣稱GDP有亮麗的擴張表現。但投資人對拉詹並未為放緩的經濟做出更多努力感到失望。

但經濟究竟有多遲滯?本文試圖從三個指標來回答這個問題,這三個指標分別為企業獲利、汽車銷售及電腦軟體的進口情況。當中的邏輯簡單易懂:保留盈餘能作為新投資項目的資金;汽車銷售可以一窺消費者需求;軟體進口則能反映出生產力的提高。把這三個匯總為一個簡單的指標,就能看出最近一季的經濟成長率接近於5%。

對數字講究的人,或許會對這種把供需指標合起來看的方式感到不悅。然而這種概略的指標,在2005年和2011年之間,都能準確地預測未來一季的GDP成長率。

當時,印度對GDP的計算方式更為周全。新的GDP數據則是另當別論。以2013年第三季為例,當時印度瀕臨匯率危機的困境。本文的指標顯示GDP成長停滯。但根據最新的官方數據,該季經濟增長率卻是九季以來最高。

這項有瑕疵的統計數據,持續釋出經濟安全無虞的錯誤訊號。決策者很有可能低估了產出缺口,進而使得缺口更加嚴重。GDP在每個地方都是統計學上的人造產物;但在印度,經濟成長的幻影正使得現實有更加惡化之虞。■題為編者所擬。本版文章,為作者之個人意見,不代表本報立場。

相關新聞
百家觀點:小心為上 別與央行對着幹 (2015-06-09) (圖)
熱點透視:印度GDP的海市蜃樓 (2015-06-09)
資本逐步開放 為人幣納SDR作準備 (2015-06-09)
本月變數多 關注改革牛 (2015-06-09)
製造業續擴張 印股中長線仍看好 (2015-06-09) (圖)
未來澳門經濟何去何從? (2015-06-09)
百家觀點:港股六月或現較大調整 (2015-06-05) (圖)
互聯網專車 發展潛力厚 (2015-06-05)
財經述評:從美勞工市場預測利率調整 (2015-06-05) (圖)
從希臘自身利益說起 (2015-06-05) (圖)
美加息幅度更為關鍵 (2015-06-05) (圖)
百家觀點:中國長期改革最重要 (2015-06-02) (圖)
香港「銀髮地產」大有可為 (2015-06-02) (圖)
中央撐起A股牛市格局 (2015-06-02) (圖)
人幣躋身SDR 中國仍需開放 (2015-06-02) (圖)
A股融資潮或將曲終人散 (2015-06-02)
韓股PE不足12倍 資金追落後 (2015-06-02) (圖)
百家觀點:股市長線向上步調未變 (2015-05-29) (圖)
油價反彈 投資者舒一口氣 (2015-05-29)
財經述評:香港經濟發展 機會大於挑戰 (2015-05-29)
【打印】 【投稿】 【推薦】 【上一條】 【回頁頂】 【下一條】 【關閉】
財富論

點擊排行榜

更多 

新聞專題

更多 
2020-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 
2020年兩會 
2019全國兩會 
「逃犯條例」修訂 
亞洲文明對話大會 
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 
建國70周年 
施政報告2019 
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 
基本法30周年 
四十不惑 
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 
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 
拘捕黎智英 
香港教育高峰論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