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索: 帳戶 密碼
文匯網首頁 | 檢索 | 加入最愛 | 本報PDF版 | | 簡體 
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
 您的位置: 文匯首頁 >> 文匯評論 >> 正文
【打印】 【投稿】 【推薦】 【關閉】

鳴記於心:「一中」才是兩岸和平的未來


http://paper.wenweipo.com   [2010-05-27]     我要評論

紀碩鳴 資深傳媒人

 台灣的馬英九「總統」在就職兩周年記者會上強調了繼續維持現狀的意向,表示任內無論四年還是八年,都不會進行任何有關統一問題的談判。「不獨」、「不統」、「不武」以維持現狀是馬英九講了多次的兩岸關係準則,希望在避免兩岸各種可能引發動盪因素下保持和平的選擇。執政兩年,馬英九兩岸關係政策的考量,對各方來說都是正面和積極的。不過,需要關注的是,馬英九這一維持現狀的準則,是在「一中」為原則基礎上的平衡思維,是堅持「一中」原則下的靈活處置,如果離開了「一中」,就很難可以做到這「三不」,所以,「一中」才是兩岸可以維持長久和平的未來。

 兩岸老百姓以各自不同的「國號」來代表自己的所屬,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現實,即使北京不認同對岸有一個「中華民國」、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只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,但也無法排除或者漠視它的實際存在:因為,北京不能接受,也絕不允許對岸在兩岸尚未統一的前提下更改「國號」去「中國化」;台灣老百姓也可以持有他們自己的護照全世界到處跑,這本身是不是就是一種不否認呢?不否認它的存在,而且不希望改變,這是現實,但這樣的現實是有條件的。

 一九九二年,台灣海峽兩岸的代表在香港進行了首次會談,並提出了「九二共識」,其中心思想為「一個中國,各自表述」,意思是指兩岸都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,雙方各自表述的內容是:台灣和大陸兩個方面都認為自己一方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。也就是說,這樣的不否認,是以互相認同「一中」為前提的。

不能超出「一中」範圍

 如此認定,只是在「一中」原則下對歷史和對對方的尊重,這種尊重也從另一方面表示了並不代表一定要接受對方的表述。最近有評論論及,台灣的著名企業家曹興誠先生一直倡導,北京應該為對岸「身份認同」,曹興誠先生在他的《兩岸和平共處法》中強調「兩岸要和平統一,必須由尊重『中華民國』開始」。還稱「把『中華民國幽靈化』,遲早終將逼出『台灣共和國』,相信許多台灣百姓會予支持,甚至不惜一戰」。這樣的觀點有些兩岸要接受對方各自表述的意味。問題是,如果兩岸接受對方的表述,那麼「一中各表」就顯然會變成「一中互認」,最終在國際上出現的就不是一個中國了。

 台灣希望「國家」的認同這不難理解,曹興誠先生所言,不承認「中華民國」,好比砍了他們的頭,那麼留下四肢五臟還有甚麼用?這如同香港多少年來歸於英屬殖民統治被砍了頭一樣,直到香港「回家」的時候才有了歸屬。但台灣有些人希望尋求歸屬,要求北京坦然面對有一個「中華民國」的存在,不僅僅是要得到體面和尊嚴,更要求希望得到「主權獨立國家」認同,是希望得到國際地位的確認,在國際組織、國際場合、各個國家掛起青天白日滿地紅「國旗」等,這無疑讓這個世界上又多了一個國家,多了一個「中國」,這樣的要求事實上超出了「一中」的範圍,超出了馬英九「三不」的準則。

認同「一中」是兩岸和平的前提

 二零零八年,馬英九上台執政後,止住了「去中國化」,確認了「九二共識」,恢復了「兩會」交流,真正開啟了全面交流、對話、談判,實行了外交休兵,降低了軍事對抗,兩岸進入了「和平發展期」,大陸一年多釋放善舉超過了以往六十年。各界都認同,兩岸迎來了和平發展的黃金時期。需要關注的是,這些成就的取得,是因為北京和台北的執政當局都調整了兩岸關係的政策,以更為務實的姿態,以擱置爭議的誠意換取的。更為重要的是,無論是「中華民國總統」馬英九,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,均以「一中」為原則,以「一中」為依歸,即使美國賣武器給台灣,給海峽兩岸的和平添上壓力,但北京也批美不責馬,表現出內外有別,顯示認同「一中」對兩岸和平的重要性。

 其實,「台獨」者是難以改變的分裂本性,並非北京可以逼出來的,和平、求同是世界主流;為分裂,不會有多少百姓會為之不惜一戰。如果為了防止逼出「台灣共和國」而在國際舞台上確立一個「中華民國」,讓國際社會任意在海峽兩岸選一個中國,其破壞「一中」原則的後果是完全相同的。馬英九代表國民黨執政以來,不斷創造條件維護兩岸和平,同樣,台灣百姓在國際上的歸屬認同也需要創造條件探索,但前提一定是不破壞「一中」原則,因為,有「一中」共識才有兩岸和平的未來。

相關新聞
爭取多數、求取共識走前一大步 (2010-05-27)
冷眼向洋:中美與朝鮮半島局勢 (2010-05-27)
鳴記於心:「一中」才是兩岸和平的未來 (2010-05-27)
民筆聊生:政府不承擔 長者工人都受苦 (2010-05-27)
頂天立地:死豬不怕開水燙 (2010-05-27)
智言新語:日本勿搞對華小動作 (2010-05-27)
誠信破產 余若薇有何得戚? (2010-05-26)
中美應從「對話」走向「合作」 (2010-05-26)
西方走廊:俄美因「差錢」不得不「核裁」 (2010-05-26)
合約工之苦 (2010-05-26)
單刀直入:希臘財政危機 (2010-05-26)
社民連污染議會文化 (2010-05-26)
中聯辦與民主黨「破冰之旅」的重要意義 (2010-05-25)
揚清激濁:港人取向清晰 堅決支持政改 (2010-05-25)
社民連語言暴力毒化政治生態 (2010-05-25)
頂天立地:保障全民利益才是公平 (2010-05-25)
政經多面體:辯論讓市民更了解政改的意義 (2010-05-25)
來論:任何辯論都改不了余若薇誠信破產定論 (2010-05-24)
世博會後的昆士蘭 (2010-05-24)
公社兩黨欠市民一個交代 (2010-05-24)
【打印】 【投稿】 【推薦】 【上一條】 【回頁頂】 【下一條】 【關閉】
文匯評論

點擊排行榜

更多 

新聞專題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