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
港股近來積弱,純粹從新聞報道看的,多少因素,並無新意。舊酒新瓶,一樣的內容,重新包裝而已。不少人覺得困惑,何以有足夠沽壓推動大市向下,而且力度甚強。
評論非黑即白累人不淺
查實金融市場的運作,從來不是鐵板一塊,直線一條,線性思維帶來的非黑即白,最是累人不淺。是的,很多利淡因素,說來不是甚麼新鮮事物,但單憑論者認為有必要是新事物,才能推動市況發展,便可知道,場內外多少參與者,其實並不明白,所謂新舊,並無絕對。
事實上,表面看來同一回事,但在不同時段,對於不同人,有着不同的效果。更何況,幾個不同因素混在一起,當股市價量齊升時,跟股市在走勢上反覆受阻,看來沒有兩樣的客觀因素,對於人的主觀期望和效果,自然是不同的。這一點,筆者無甚高論,偏偏多數人根本懶於思考。
是的,在好景時,大家對於壞消息,好似有抗體,免疫的,完全無視其存在;相反,在不景時,人人對於風吹草動的利淡因素,即時有反應,即使是多麼舊聞的,都照單全收。
問題當然不在於投資者這樣做有甚麼不對,而是分析或評論的人,對於這種心態竟然沒有體會或經驗。以後好消息必然帶動上升,壞消息必然帶動下跌,如此水平,分析或評論是累人,真正押注是累己。
重要的是,不是投資者這樣的行為模式,跟分析評論者不同的話,有甚麼不妥,反而是,從事客觀的研究,觀察投資者,不論是個別的,還是群體的。究竟在真實世界的局限條件下,怎樣作出決定,才是有益有建設性的活動,比起單憑批評投資者這樣那樣不理性,強多百倍不止。
資訊愈來愈多 平均水平下降
不錯,在如今媒體資訊發達的社會,多的是上述水平的個人意見,少的是可以把意見提升至有用的個人意見層面者。在可見將來,只要資訊愈來愈多,則平均水平下降,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現象,而投資大眾其實亦早已習以為常,不當是一回事。
當然,也不應要求太高,畢竟大多數人的腦袋,從生理結構看,跟原始人沒有太大分別。我們的生物本能和情緒感受,往往不是後天理性的知識可以改變的,而這一點,在以往多年來,可能是為我們的生存作出貢獻的,只是社會變化太快。過去兩百多年,人類社會,在財富和各種資訊領域上,增長速度遠超幾百萬年加起來,如此一來,我們有必要重新調節自己的反應和思考模式。
不難想像,也可從現實中看到,不少投資者是在進步中,尤其在知識的總量上,是隨着資訊增加的,但要應付的是態度,這一點,恰好不是多一點資訊可以給你的。■題為編者所擬。本版文章,為作者之個人意見,不代表本報立場。
|